三农小康专题报道
Three rural well-off topics report

河南长葛:小鹌鹑孕育乡村振兴“新希望”

时间:09-12 来源: 作者:张松伟

  金秋九月记者走进了长葛市坡胡镇西杨村脱贫户陈淑玲家中,在小院里切实感受到了她家脱贫后的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如今,发展“庭院经济”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,农民群众并不在意的房前屋后、小菜园,当下俨然成了帮助村民增收致富的“项目地”,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希望。

  “你好歹是个生意吧,搁家里这是个营生,多少也能弄俩钱花花”陈淑玲的儿子杨孟超患有脆骨症,属于二级残疾,不能运动。2016年,这个两口之家被列入了贫困户,生活的负担都压到了母亲陈淑玲的肩上,未来的日子在困苦的生活下看不到任何希望。为了让陈淑玲尽快脱贫,在西杨村党支部和扶贫小组帮助下,陈淑玲在自家房屋顶上搭建起了50平方米的养殖房,开始了家庭养殖鹌鹑,刚一开始,资金、技术、销售渠道成了陈淑玲养殖路上的拦路虎。

  “一块钱馍我都不舍得买,确确实实没有钱了。你要是这一顿吃了了,下一顿就得饿着。” 起初陈淑玲为了不让儿子看到自己的压力,时常偷偷的抹眼泪,最终她想到儿子的情况,陈淑玲下定了不能放弃的决心。为了养好鹌鹑,她省吃简用凑资金,并在帮扶人员的帮助下贷了款。她向同行请教、学习养殖技术。就这样,陈淑玲咬着牙坚持了下来,仅用一年时间就脱了贫。

  在村两委的帮助下,陈淑玲的生活越来越好了,实现了小庭院大经济。7年时间内,陈淑玲从最初的二千只鹌鹑苗,发展到如今的六千只鹌鹑,日产蛋达到了35千克的稳定产量。产量多的时候,她还会把鹌鹑蛋做成‘鹌鹑变蛋’,延长存放时间和增加销售种类。除了零售,陈淑玲养的鹌鹑蛋更多的是送往周围超市、市区饭店。为了扩大销售,生性乐观的陈淑玲鼓励儿子学起了抖音,拍抖音推介销售也让她的销路更广了。

  因为养殖,陈淑玲家的日子越来越好,儿子杨孟超如今也有了修理手机的技术,她的笑容也越来越甜。心怀感恩,她主动加入了村里的巾帼志愿队,帮助其他贫困家庭,为村里打扫卫生。

  谋生虽然辛苦,但只要对生活有了热爱,就会去逐光追梦。如今60岁的陈淑玲,日子真真切切、温暖甜蜜。站在陈淑玲家的小院,抬头望去,院内杏树上已果实累累,乡村的炊烟正温柔的升起。在这宁静祥和的小院里,还有着一个母亲朴素的心愿。“ 我这最大的心愿呢,就是给儿子弄个手机维修店,俺俩齐心合力了,儿子能成家立业都行了,我这一生任务就完成了。”陈淑玲高兴的说道。

广告合作

三农小康专题报道